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配套设施行业也快速地发展,充电站的数量增加明显。由于国内外充电执行标准不同,不同国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采用不一样的充电接口,目前国内充电桩大多采用国标直流充电口,对于chaoji直流充电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一定要通过转接头实现二者的连接。
2、转接头的结构是将chaoji充电口的端子与国标充电口的端子连接,现存技术中国标充电桩转接头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需要将两侧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通过线束进行连接,两侧的连接端子多采用压接和焊接的方式连接,组装步骤复杂,大幅度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后期端子的维护过程复杂。
1、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存技术中转接头中端子的组装步骤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3、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一pe端子、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所述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端部均与所述电路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和第一pe端子穿设在所述电路板内;
4、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pe端子、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所述第二cc1端子和第二cc2端子与所述电路板远离第一cc1端子和第一cc2端子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二cc1端子和第二cc2端子通过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cc1端子和第一cc2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与所述电路板远离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一侧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通过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pe端子与所述第一pe端子可拆卸式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e端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pe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一cc1端子和第一cc2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dc-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dc+端子的一侧。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和所述第二pe端子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中心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cc1端子和第二pe端子之间,所述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cc2端子的两侧。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端部均通过第一固定螺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的端部均通过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所述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一pe端子、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二pe端子、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的外侧。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pe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二pe端子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贴合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减震垫。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各端子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将这些端子与电路板直接连接。相比焊接和压接的装配工艺,螺纹连接的装配步骤简单易操作,能轻松实现多个端子的快速连接,提高整个转接头的生产效率;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若其中一个端子损坏,可以将坏掉的进行更换,方便后期转接头的检修和维护。
1.一种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pe端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pe端子的两侧,所述第一cc1端子和第一cc2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dc-端子的一侧,所述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dc+端子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和所述第二pe端子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中心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cc1端子和第二pe端子之间,所述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cc2端子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端部均通过第一固定螺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的端部均通过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所述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一pe端子、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二pe端子、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dc+端子和第一dc-端子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pe端子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二pe端子与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贴合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设置有减震垫。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ChaoJi车辆与国标充电桩的充电转接头,包括:电路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第一PE端子、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第一CC1端子、第一CC2端子、第一S+端子和第一S‑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第一DC+端子、第一DC‑端子和第一PE端子穿在电路板内;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PE端子、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第二CC1端子、第二CC2端子、第二S+端子和第二S‑端子与电路板连接,第二PE端子与第一PE端子连接。本技术提高转接头的生产效率,方便检修和维护。
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无线.气动光学成像用于精确制导 2.人工智能方法用于数据处理、预测 3.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
联系人:刘先生
手机:13728593612
电话:13728593612
邮箱:L84168416@163.com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